關於我們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自創所以來,即深耕台灣原住民研究,出版研究專書與論文、翻譯整理日治時期重要文獻、典藏原住民文物與影像,此外亦與原住民學者、文史工作者合作,推動訪問研究、部落服務獎助,以及民族所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的共作展示。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長年累積的原住民研究為基礎,將不同類型之研究成果、資料及典藏進行系統性的數位盤點與彙整,並持續累積成果,作為研究原住民族相關研究的堅實後援。
本所投入臺灣原住民族相關研究,歷任研究人員均留下了可觀的研究成果,彙整合計超過1100餘筆的研究成果,依據專書、主編專書、期刊論文、論文集之一章、會議論文、學術書評、學位論文、影音作品及其它等九大分類。同時盤點本所學術活動及研究計畫,自1994年至2025年約計辦理230餘場次原住民族學術演講及研討會;本所研究人員執行原住民族研究計畫案,自1986年至2025年約計126案。
相關原住民族獎勵補助與合作:
-
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助:為鼓勵臺灣原住民籍研究人才從事原住民社會文化及相關議題之研究,加強本所與原住民籍研究工作者之交流與合作,自1998年至2025年補助約計116餘位原住民籍研究人才。(歡迎有志人士踴躍申請,詳情請參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助)
-
原住民部落服務計畫:本計畫徵選碩、博士研究生以及長期從事部落工作者,對於臺灣原住民社區或部落發展提供服務,協助部落資源的拓展與文化的更生,促進本所與原住民社群的交流與合作,自2007年至2025年補助約計180餘位研究生。(歡迎有志人士踴躍申請,詳情請參原住民部落服務計畫)
-
共作展示案:基於共作人類學之精神,本所鼓勵國內藏品來源相關地區、社群、機構、團體與所內研究人員共同提出非商業性展示。「共作展示案」自2017年於苗栗象鼻村辦理《「她方」的記憶—泰雅女性之婚嫁與日常服飾與用具展》;2018年於宜蘭縣南澳鄉武塔國小辦理「《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2020年於屏東縣泰武鄉辦理「《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2022年於花蓮縣光復鄉光華街1號(花蓮縣舊消防局光復分隊)辦理「心繫Fata’an」共作展;2023年11月於屏東縣霧台鄉辦理「Kadadalranane路.手舞.足蹈」共作展。(2025申請徵件中:申請計畫書以隨到隨審方式申請,歡迎部落相關團體踴躍提案,詳請請參共作展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