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其他獲得食物的方法
(3) 牛
南澳人稱牛為katsiŋ,是他們來到平地之後才開始飼養的(見農業節)。由于實用上的需要,因此牛的飼養很普遍。南澳人除了利用牛在水田和平地旱田工作之外,還利用牠來拉牛車,作為他們在平地上主要的運輸工具,我們時常能看到他們,早晨駕著牛車到旱田去工作,傍晚裝著木柴或竹子或糧食歸來,牛的確為他們節省了不少的勞力,所以南澳人養牛的目的只是要牛幫助他們做些農業上或運輸上笨重的工作,故其目的是利用獸力而並非為了食肉。
南澳人所飼的牛都是水牛,有稱之為臺灣水牛,學名是Bubulus buffelus GRAY。體質強健,毛色灰黑,也有黑褐色的,據老人們報稱,南澳的水牛是羅東買來的。
牛的飼養方法和平地人一樣,主要食料為草,甘藷葉和甘藷。普通由老人,女人或小孩帶到水草並茂的山腳下或河邊上去放牧,有時也關在牛棚裡,由女人去割青草來給牛吃,但當春天工作開始時,牛的飼料就不只是草了,而常常可吃到甘藷及甘薯葉,由于南澳地方不但草源豐富,而且草質優良,因此,我們所看到的牛,大多是又肥又大,這是我們在平地少見的。
養牛的人家大多有牛棚,牛棚亦即他們堆積堆肥所在,往往與豬欄相連,用木頭圍成,木頭直徑約十五公分,二木間的距離約三十公分,頂由茅草和竹子架蓋而成,牛棚的出口沒有柵門,棚內地上多置乾草,一方面可供牛食,另一方面可增加堆肥量,白天主人到山上去工作時,牛往往被繫在牛棚裡。
牛一年生一次,剛生出的小牛約重二五公斤,一年之後,就可長到一五〇至一六〇公斤,生育期間大概在三歲到十二、三歲之間,發情的季節大概在8月到次年的2月,雄牛到六歲的時候就請平地人來閹割。
牛的訓練由男人主持,要牛向左、向右、向前和停止等命令皆與平地人相似,如命牛前進則叫xei;要牛向左轉,人把牛繩向左拉,同時叫一聲xei,要牛向右轉,則拉繩向右,同時亦叫一聲要牛停止則叫xou。
拉車的牛,每天要洗一次,有時候穿草鞋,南澳人並不把牛分為專門拉車的和耕地的,往往一隻牛又會拉車也會耕地。
牛老無力則殺之,肉出賣,牛皮連肉割去,在日據時代可隨便殺,而今牛隻都在鄉公所登記,不可亂殺,也就是為保護耕牛,若無病則不準殺。
牛是南澳人目前飼養的家禽家畜中價值最貴的一項,一隻大雄牛可賣臺幣四、五千元,大母牛可賣三、四千元,小牛也可賣一、二千元或換一輛牛車。
(4) 羊
羊是最近幾年來才開始養的,南澳泰雅人所養的是山羊,據南澳人黃文秀hajoŋ kakei 稱,他在民國37年購入二隻公羊和二隻母羊,這兩對羊是今日南澳鄉地區所有羊隻的祖先,這些山羊是屬中國種(chinese goat)。以顏色來分南澳有三種山羊即黑色的、白色的、和有黑有白的花羊。這些羊在南澳村的周圍河邊和山腳下,到處可以看到,母羊兩年工夫可生五胎,花羊(雜種羊)每胎可生二個。黑羊每胎生三個,是一和最凶惡的羊,白羊每胎產一子,其肉味較美。
羊的飼料以草為主,甘藷葉為副,南澳的羊白天放在河邊草地上吃草,晚上則由主人把牠們關入羊欄,羊欄形式不一,但與豬欄形式相仿,只是比豬欄大些。
南澳人曾養過乳羊,據南澳天主堂張神父說,他在43年由美國運來四頭乳羊,送給南澳泰雅族教友養,結果由于管理不良,兩隻死亡,另外兩隻後來轉送給農復會了,山羊比乳羊容易飼養,飼養雖然沒有豬牛那麼普遍,但是在澳花、東澳、碧侯、鹿皮、金岳、武塔、仲岳以及金洋各村都有幾家養羊,我們相信,由于自然環境的影響——適於放羊。經濟利益的刺激——一隻重約七十斤重的羊可賣五百多元。繁殖量大和省人力照顧諸因素,我們或許可說南澳泰雅人的飼羊事業是非常樂觀的。
(5) 貓
貓是近些年來才開始養的,南澳人亦如平地人稱之為niau,無山地名。貓是由他們用甘藷向平地人換來的,但也有是平地人送給他們的。
南澳人養貓的目的,本來是為了捉老鼠,但是有幾家的養貓,用繩子縛住牠的頸,不讓牠離開自己的身旁,則是來解寂寞。
貓的飼料是以小米及甘藷為主,有時候也吃魚骨頭,住的地方也沒有一定的區城,經常睡在主人的旁邊,或煮飯的火爐邊上。
由于南澳人喜吃山貓肉,因此,也有些人吃家貓的肉,所以若家貓在外亂跑,有時被他人捉去,就當山貓殺了吃,上文所述有些人家不讓他的貓亂跑可能亦受此影響。
(6) 兔
兔子在日據時代南澳人曾經養過,但因狗多,兔子一出門外即有被狗活活咬死的可能,因此,以後就很少有人養,現在根本就沒有人養了。兔子以野鵝菜,烏鬼仔菜和甘藷葉子作為食料,但不喝水。住在木製的箱子裡或竹編的籠子內。
南澳人所養的兔子,並不是山上捉來的野兔,而是向平地人交換而來的家養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