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璫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飾物。泰雅語:Mayung papak(男用耳飾)男性飾品。本物件是為耳飾之用。本物件主要包含貝殼、苧麻。其中中之一的苧麻繩是經過編織後,再繫於貝飾的短柱上。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耳璫一對,兩件相同,各由一白色貝製琢磨而成,前端作扁平圓盤形徑4.7cm,厚0.2cm,後端一為粗3.8cm,長6.2cm,一為粗4.8cm,長5.4cm之二短棒,其中之一末端有一小孔穿以紅藍色毛線之繩辮,短棒上繞以麻繩無十孔之樓上以麻繩繞成一環,棒上繫一藍色花布。連二耳璫之麻繩上又繫一扇狀貝片,長2.9cm,寬4.4cm,厚0.3cm(螺丹盤)
《南澳的泰雅人》(1964: 332):
菌形耳飾Mayu Babak,又稱耳璫,左右兩件各由一個白色貝殼琢磨而成,前端是扁平圓盤,其中之一末端有一小孔穿以紅藍色毛線之繩辮,短棒上繞以麻繩。菌形耳飾是男子的裝飾品,在一般的場合皆可配戴。
備註:2018年共作展《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展件。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耳璫一對,兩件相同,各由一白色貝製琢磨而成,前端作扁平圓盤形徑4.7cm,厚0.2cm,後端一為粗3.8cm,長6.2cm,一為粗4.8cm,長5.4cm之二短棒,其中之一末端有一小孔穿以紅藍色毛線之繩辮,短棒上繞以麻繩無十孔之樓上以麻繩繞成一環,棒上繫一藍色花布。連二耳璫之麻繩上又繫一扇狀貝片,長2.9cm,寬4.4cm,厚0.3cm(螺丹盤)
《南澳的泰雅人》(1964: 332):
菌形耳飾Mayu Babak,又稱耳璫,左右兩件各由一個白色貝殼琢磨而成,前端是扁平圓盤,其中之一末端有一小孔穿以紅藍色毛線之繩辮,短棒上繞以麻繩。菌形耳飾是男子的裝飾品,在一般的場合皆可配戴。
備註:2018年共作展《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