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生態環境

 

 

  南澳位於臺灣的東北部,為宜蘭縣最南的一鄉,地處東經121°,北緯24°之間。其南界隔和平溪(舊稱大濁水溪)與花蓮縣之秀林鄉相接,北面與蘇澳鎮、冬山鄉界接,西鄰大同鄉(舊稱太平鄉),東瀕太平洋;全鄉面積為740.65平方公里,境內多山少平地,為一典型之「山地鄉」。

  南澳為臺灣中央山脈主分水嶺脊梁山脈的起始地;脊梁山脈開始於本鄉最北端海岸,然後向西南延伸,其在東北部的主峯群如大元山(1,489公尺)、十六分山(1,817公尺)、三星山(2,551公尺)、南湖北山(3,535公尺)和南湖大山(3,740公尺)無不盤亙於本鄉境內及交界地。境內地形屬三星段階山地,自海岸平地至脊梁山脈有若干階段之地形面可認出:宜蘭平原之南側開始有500公尺之陡坡(階崖),其上有800-1,100公尺之緩坡面,再上昇400公尺之陡坡,有1,200—1,400公尺之面,再升200公尺,有1,800公尺面,其上尚有2,000-2,400公尺之緩坡面。最後之面似相當於高山平夷面,而相當於此面者廣汛分佈於其南的南湖山塊與雪山地壘之周圍#

  南澳山區之地質,其下部由粘板岩組成,屬第三紀粘板岩層,風化作用甚烈,岩層疏鬆,沖刷崩潰。南澳泰雅族人原居地為1,000公尺以上的近河谷台地,當地成土母質為頁岩砂岩雜粘板岩,排水良好。其剖面形態,由0.5—15cm.為枝葉等殘積物薄層之灰黄棕色粘壤土,含有豐富有機物質。由15—30cm.則為黄棕略帶灰色粘壤土,疏軟,植物根仍很多,雜有碎石塊。由30—60cm.之層,色較上層鮮明,不帶灰色,軟粘質,植物根較少,碎石塊多,下半風化。其地之土壤受坡度之影響很大,坡陡則表層含石塊多#
 

 
 

  南澳境內有二主要溪流,南澳溪在中部,和平溪(舊稱大濁水溪)位於南端。南澳溪係一雙子河,南北兩溪於河口附近匯合;其流路總長北溪38.5公里,南溪30.5公里。兩溪於下游共同造成廣大的洪涵原;此洪涵原本為一海灣,後經兩溪合流堆積而成。北溪之中上游,到處呈顯著之掘鑿曲流,形成峽谷;南溪大致穿流於石墨片岩區,比北溪對河蝕之抵抗力較弱。南北二溪臨河谷之稜線上,時常有肩狀平坦面;其中有呈台階狀排列之角階,但其發達不甚完整,亦無特別之細長稜線。和平溪在南澳溪之南,為宜蘭與花蓮兩縣之分界溪,其流路亦成橫谷,由河谷上游15公里處,亦分為南北兩溪,其上源均出於南湖大山,流路總長,北溪49公里,南溪53.4公里。河谷地形之概況,與南澳溪相似;除下流之一部份外,大致呈連續之峽谷。和平溪中游,高位段丘甚發達,其中最代表性者,如kəvevukumujau,均為泰雅族人擇居的地方。

 
 

圖版壹:大南澳溪南北二溪河流及入海處全景# # #
圖版叁之二:大南澳溪北溪與鹿皮溪河流# # #

 

  南澳溪與和平溪之入口處均形成三角洲平原。南澳溪入海處為大南澳三角洲平原,為一平均高度在80公尺以下的平野,屬沉水海岸之亞壯年期海蝕地形,形狀頗複雜,除舊海灣之一主灣外,尚有四個副灣:南溪灣、北溪灣、鹿皮灣、和南澳灣。此等副灣已被冲積扇堆積物充填而呈急坡;在邊緣部有小規模之低位段丘,如南澳村西南約一公里處的柑仔頭附近,高度80公尺,崖高5公尺;南澳村附近30公尺,崖高亦5公尺,原南澳溪河口之東,有相當大面積的陸地,因斷層運動,此陸地與本溪流路之下游部陷落,沉沒於水中,嗣後尚有若干沉降,於現河口附近形成溺谷海灣,然後因岩層之埋積與地盤之上升,海灣逐漸陸化而為洪涵原,而灣口孤島之龜山,亦與陸地連繫而成為陸繫島。

  南澳三角洲附近之土壤,成土母質為片岩質沖積物,排水不佳,以侵水致顯不良。其剖面形態,由0—20cm.為淡灰色細砂,壤土疏鬆,富植物根,沿腐爛之根毛,可見少數棕色條紋。由20—25cm.為橄欖灰色細砂,填土柔鬆,稍密緊,且呈黄棕色斑紋。由50—80cm.色較上層為深,頗多棕色銹紋。由80—100cm.為淡棕色細砂,壤土無銹紋。土壤質地時或稍粗,成砂質,較新沖積者,色灰而銹紋不顯#

  和平溪口形成之三角洲為一標準弓形三角洲,其河口原為呈溺谷之喇叭形河口,嗣後因被大量泥砂與礫石埋積而成三角洲。此三角洲平原面甚低平,高度在30公尺以下。海岸亦有三數湖沼,平原面之河流亦呈網狀流路,並產砂金。

  南澳的氣候甚為特殊,其地正處本島之東北區、中部山區和東部區三大氣候區的交界點,所以兼有三區氣候的特色。南澳村以北海岸地帶,屬東北氣候區,其地背山面海,東北季風可以直接吹到,故全年多雨重濕,平均雨量在2,000—3,000公厘之間。南澳村以南,和平溪入口處海岸地帶,屬東海岸氣候區,全年雨量較東北區為少,在1,500—2,000公厘之間,雨月以夏季各月為多。南澳村以西之山區,佔南澳鄉絕大部份地區,均屬中部山區氣候,全年平均雨量在3,000公厘以上,且有高達5,000公厘者。惟以南澳村為中心而言,大致以10月至11月,當東北季風初盛期,雨量最豐,尤以山區迎風面,降雨特多。5月至9月,為西南季風期,且為颱風季節,雨量亦多。全年平均雨量為2,661公厘。茲將南澳村全年各月雨量之分配列後,以說明雨量之分配情形:

 

頁3,表一.png

表 1 南澳村氣候
 

至於本鄉各村之氣溫,則隨高度而逐降,三角洲及平原地帶,全年平均溫度多在攝氏20度以上,山區地帶則平均在18度以下;1,000公尺以上山區,其年平均溫度則在15度以下,例如距離南澳泰雅人原居地甚近之太平山,其年平均溫度為13.2度。1,000公尺山區,冬季常有霜雪,較高之山峯,則常積雪至夏季。

  南澳之另一氣候特點為多颱風,並常為颱風登陸或經過之處。颱風於每年7、8、9三月最頻。颱風經過所挾之狂風暴雨,每使山洪瀑發,河流泛濫,其本身則損毀房舍,為害人畜作物甚巨。

  南澳各地之植物相,亦因高度而差異,形成明顯的垂直林木分佈。在500公尺以下,為熱帶林區,以榕樹(Ficus spp.)為代表,其他林木有相思樹(Acacia Richii A. Gaay)、茄苳(Bischofia javanica BI.)以及綠竹(Leioba Oldhami Nakal)和莿竹(Bambusa stenostachya Hackel)等。500公尺以上至1,800公尺地帶為暖帶林;其在750公尺至1,200公尺之間者,代表林木為樟樹(Cinnamsmum spp.)、楠樹(Machilus spp.)、櫟樹(Quercus spp.)、櫧樹(Castanopsis spp.)等,且多桂竹(Phyllostachys Makinoi Hay)。1,200公尺以上則漸見紅檜(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um),且有孟宗竹(Phyllustachys edulis Riviere)。1,200公尺至1,800公尺,則為優良的臺灣扁柏與紅檜純林。1,800公尺至3,000公尺之地帶則為溫帶林,以臺灣雲杉(Picea morrisonicola Hay)與鐵杉(Tsuga chinensis Pritz)的混合林,至於竹子,在1,800公尺以上者,已不見其生長。

 
索引權威詞
林朝棨 曾迺碩 地質 河流 氣候 溫度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