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漢人聚落
由於南澳位於山地(南澳鄉)與平地(蘇澳鎮)的界線上,關於這地方的人口,也分為平地和山地兩部分來說明。
(一)山地的平地戶口
據這一次的調查,南澳鄉南澳村的全部戶數為二百二十七戶,人口總計為一千一百六十人#。其中有八十戶,三百七十六人是屬於平地戶口,也就是居住於山地鄉的平地人。
這三百七十六個平地人的性別構成是,男二百十七人,女一百五十九人。女性人口中包括三個山地人嫁給平地人的。
這八十戶以省籍來分其籍貫如下(表2):
本省籍與外省籍的幾乎各佔其一半。現在再看這八十戶的職業分類構成(表3):
公教人員佔八十戶中的四十七戶,即百分之五十九。農業的十五戶全部為本省籍的自耕農。五家商鋪是,一家旅社,兩家飲食店,一家理髮店,和一家雜貨店。另外有一家西藥店是衛生所的醫師開的,不計算在這八十戶中。宗教的兩戶是南澳村天主堂的神父和教士。
四十七戶公教人員可再分類如(表4)所示。
鄉公所一項包括南澳村辦公處和南澳鄉衛生所兩個單位。
這四十七戶公教人員中,外省籍的佔三十五戶,也就是說全部三十九戶外省籍中,除了兩戶做生意的,和兩戶天主教的教士以外,其他都是公教人員。
上述的八十戶南澳村的平地戶的戶口人數表如(表5):
單人人開一戶的有十八戶,佔百分之二十二.五,而且這十八戶都在四十七戶公教人員裡面,同時,這十八戶又全部是外省籍的男性。事實上,住在南澳的外省籍單身漢,不祇這十八個,因為其中的一戶,大通路三十七號,戶長王牛發,除戶長是單身漢外,其他寄居的六個人也都是外省籍的單身林業隊員。
總觀以上所述,南澳村的平地戶有兩點應受人注意的。第一點是公教人員多,佔全部平地人戶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這一點自然地是由於南澳村是南澳鄉公所的所在地,同時南澳鄉最大的一所國民學校也在這裡。這些公教人員,很顯然地大部分是光復以後遷移到大南澳來的。第二點是外省籍戶口多,佔百分之四十九。尤其是外省籍未婚男性多,幾乎佔成人男性人口的四分之一。這些外省籍單身漢,以在公路局工務段和林產管理局林業隊工作的退伍軍人為多,其他則為警員和學校的教員。
(二)蘇澳鎮南強里的戶口
南強里的全部戶數為二百六十戶,人口總計一千四百八十三人,性別構成為男七百五十八人,女七百二十五人。但是其中包括居住在茄苳部落的十一戶泰雅人,共七十三人(男三十四人,女三十九人),所以實際上的平地人戶口是二百四十九戶,人口總計一千四百一十人,其性別構成為七百二十四人,女六百八十六人# 。其性比例為九十四點七五(男每100所當的女數),男多於女,差數為五點二五。
南強里的戶口人數表如(表6):
每戶平均人數為5.66。又其年齡分配如(表7):
上表的年齡分組和其百分比,依照Sündbarg氏所定的年齡構成分組,可整理如下表#:
由上表的比較,可知南強里的人口是屬於增進型的。但是,因為缺乏以里為單位的歷年人口統計數字,我們只能與蘇澳鎮和南澳鎮歷年的統計做一比較。平均每戶人數5.66人與民國42年蘇澳鎮的平均每戶人口5.6是一樣的,可見每戶平均人數到現在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
其次我們來看南強里平地戶的職業分類。南強里的居民以農戶佔大部分,這一個聚落假如不是位於蘇花公路上的話,一定和一般地鄉間農村並無兩樣。就是因為居於公路上的要站,而且和山地鄉緊接着,所以沿着公路形成短短他一條街市。沿街都是商店、飲食店、雜貨店、旅社等等,形成大南澳平原上的市集,買賣的中心。
二百四十九戶的平地戶,依照其職業可分類如(表9):
公教人員以蘇澳鎮南強里蓬萊國民學校的教職員佔大多數,其他的是屬於南澳鄉的公務人員,而居住在蘇澳鎮境內的。
農業戶口包括自耕農和受僱於自耕農的,經常從事農務的傭工。
交通業是指民營的交通運輸業而說的。公路局的員工則全部居住在南澳鄉境內。
漁業項的五戶並不是在大南澳打漁,而是在南方澳漁港的漁船上工作的。此地雖然距離海岸只有三公里左右,但是海岸平滑而多激浪,沒有可用的港口,連一隻舢舨也沒有。人們食用的魚類還是要從蘇澳運來。
上表的傭工一項,實際上可以說是自由業,因為沒有長期固定的工作,職業有時是季節性的,多在農忙期接受農家的僱用。逢到林產管理局臨時需要人工,也可被僱為林業隊員,有時候也受僱於公路局為道路修護工人,但是都為暫時性的工作。
商業的四十三戶也並不是都開商店的,實際上,在那短短地街上也容納不了這麼多家店子。店鋪中以雜貨店佔最多,共有十一家;飲食店五家;旅社一家;理髮店一家和一家裁縫店。其他做買賣的除了少數收購泰雅人的農作物或者其他山地土產的以外,都是一些蔬菜商、魚商、肉商等小攤販,早晨在街上馬路邊,賣些從蘇澳運來的新鮮食物。
總而言之,這一大南澳平原上的中心聚落,除去位於蘇花公路上,交通尚稱方便,和緊接着山地鄉,與泰雅人比較地有經常地接觸,這兩點以外,可以說是臺灣的鄉間極為常見的農村景象。但是有一點是值得引人注意的。通常臺灣鄉間的村落,都有一所甚至數所廟宇,不管它是安置什麼神的廟;土地公也好,關公也好保生大帝也好,這個廟成為村落的中心。廟前的廣場就是村子的中心,村中最熱鬧的場所,村民舉行各種活動的地方。可是南澳這個聚落卻沒有這種聚落形式;廟宇並不成為聚落的中心,房屋不是排列成街道,即是零星分佈,從這點也可看出南澳聚落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