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帶

子彈帶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Habu´q -Bali/Tutu 此物件由黃藤編織而成,主要做放製槍彈之用。 由劉銘傳的奏摺來看,1890年後大部分泰雅族人尚無火槍,學者研究可能在1895年清兵潰敗離台之際,官方兵器無人看管,火槍才漸漸透過各種交換的方式,進入族人之手。 博物館補充說明: 藤帶以人字形編法製成,由兩個藤編帶縫合組成。上層為長15.4cm寬2.0cm的小藤編帶,彎曲成八個連續帶狀圓拱,縫於下方的藤編帶上,作為塞放槍彈的空間,藤帶兩端繫有繩圈,用以繫繩。 子彈帶為人字形編法製成之竹帶。竹帶底上有長15.4cm寬2.0cm之另一竹帶,彎曲縫於長竹帶上,成圓拱狀,長竹帶之兩端繫二繩圈,圈上繫繩。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備註:2018年共作展《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展件。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子彈帶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內容描述

泰雅語:Habu´q -Bali/Tutu 此物件由黃藤編織而成,主要做放製槍彈之用。 由劉銘傳的奏摺來看,1890年後大部分泰雅族人尚無火槍,學者研究可能在1895年清兵潰敗離台之際,官方兵器無人看管,火槍才漸漸透過各種交換的方式,進入族人之手。 博物館補充說明: 藤帶以人字形編法製成,由兩個藤編帶縫合組成。上層為長15.4cm寬2.0cm的小藤編帶,彎曲成八個連續帶狀圓拱,縫於下方的藤編帶上,作為塞放槍彈的空間,藤帶兩端繫有繩圈,用以繫繩。 子彈帶為人字形編法製成之竹帶。竹帶底上有長15.4cm寬2.0cm之另一竹帶,彎曲縫於長竹帶上,成圓拱狀,長竹帶之兩端繫二繩圈,圈上繫繩。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備註:2018年共作展《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展件。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族群: 

泰雅族

尺寸: 

長22.5cm
寬3.6cm

主題: 

武器

技術: 

數量: 

1

共作展名稱: 

《獵與織》重逢半世紀

創建時間
入藏時間: 
1957/10
蒐藏時間: 
1957
創建地點
來源地點: 
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校正
貢獻者
蒐藏者: 
林衡立
識別碼
3439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