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肩揹帶 (附弓箭型織具)

苧麻肩揹帶 (附弓箭型織具)

作者
Wilang Mawi(韋文豪)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Wakin(肩揹帶、腰帶) 常用於男用的揹籃(雙肩揹帶)或是婦女的織布機(腰部固定支撐),使用苧麻線編成。本藏品的製作者WilangMawi先生採用的是家屋後方自種的苧麻,從照顧苧麻田開始,歷經採收、刮麻、搓麻繩等階段,累積一定質量的苧麻繩後,再同樣以自製的傳統弓箭編器編織而成。苧麻種植經三個月後方可採收,期間注意蟲害或是動物(如山豬)的侵擾,經採收刮麻曬乾後,搓捻苧麻纖維成線,如果線不平整柔韌就必須燒掉銷毀,以免影響後續織作成品的品質。
肩揹帶上的紋路,是透過梭子來變化織紋,此件文物上的山型紋,屬一般常見並於日常狩獵器物使用的紋樣,如果是菱形紋樣,表示是出草用的。每個獵人各有喜好或慣用的紋飾設計,此件揹帶山形織紋較細密連續轉折多,相較之下,有的獵人偏好織帶轉折幅度較寬的設計。另外,Wilang家族所製作的揹帶會在連續山形紋中穿插數道橫槓,Wilang指出看到揹帶紋路就可辨識這是誰的東西,一般Klesan群的揹帶是沒有橫槓紋路的,是Wilang家族所獨有。
(由製作者Wilang Mawi口述,博物館整理。)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苧麻肩揹帶 (附弓箭型織具)
其他名稱
族語名稱: 

wakin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內容描述

Wakin(肩揹帶、腰帶) 常用於男用的揹籃(雙肩揹帶)或是婦女的織布機(腰部固定支撐),使用苧麻線編成。本藏品的製作者WilangMawi先生採用的是家屋後方自種的苧麻,從照顧苧麻田開始,歷經採收、刮麻、搓麻繩等階段,累積一定質量的苧麻繩後,再同樣以自製的傳統弓箭編器編織而成。苧麻種植經三個月後方可採收,期間注意蟲害或是動物(如山豬)的侵擾,經採收刮麻曬乾後,搓捻苧麻纖維成線,如果線不平整柔韌就必須燒掉銷毀,以免影響後續織作成品的品質。
肩揹帶上的紋路,是透過梭子來變化織紋,此件文物上的山型紋,屬一般常見並於日常狩獵器物使用的紋樣,如果是菱形紋樣,表示是出草用的。每個獵人各有喜好或慣用的紋飾設計,此件揹帶山形織紋較細密連續轉折多,相較之下,有的獵人偏好織帶轉折幅度較寬的設計。另外,Wilang家族所製作的揹帶會在連續山形紋中穿插數道橫槓,Wilang指出看到揹帶紋路就可辨識這是誰的東西,一般Klesan群的揹帶是沒有橫槓紋路的,是Wilang家族所獨有。
(由製作者Wilang Mawi口述,博物館整理。)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族群: 

泰雅族

尺寸: 

長82.5cm,織帶寬13cm

主題: 

日用具

技術: 

弓織技法織作

數量: 

1

作者
作者: 
Wilang Mawi(韋文豪)
創建時間
入藏時間: 
2019/12/04
蒐藏時間: 
2019/10/29
創建地點
來源地點: 
宜蘭縣南澳鄉武塔村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校正
貢獻者
出售者: 
Wilang Mawi(韋文豪)
識別碼
10069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