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雙管鼻笛

排灣族雙管鼻笛

作者
拉夫琅斯‧卡拉雲漾(Ljavuras Kadrangian)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族雙管鼻笛已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排灣族平和村有百步蛇紋雕刻的雙管鼻笛又最具代表性。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raringdan)以北排灣Vutsul系統的平和村會吹奏的人數最多、鼻笛的形制最具代表性,且有關於鼻笛聲模仿頭目家祖先百步蛇以翹起的吻端發聲的傳說。平和村人指出雙管鼻笛是很高貴的樂器,以往只有頭目家男子可以使用鼻笛並在笛身雕刻百步蛇紋,主要於追求女友和頭目去世時吹奏。鼻笛雙管中的一管有指孔(三孔),吹出主旋律,如同在「說話」;另一管無孔,吹出單一的配音。雙管鼻笛的頂端吹口是在竹結上穿圓洞。鼻笛的曲調基本上只有一個,可用高、中、低音吹奏。在雙管鼻笛的系統中也有單管口笛,但一般人會給予鼻笛吹奏最高的評價,也最喜歡聽雙管鼻笛如泣如訴的聲音,沈醉於排灣族人高度認知的哀思情感與美感中。 此件鼻笛的製作者為排灣族鼻笛大師蔣忠信Remaljiz Tjuveljelem(1931生)之子拉夫琅斯‧卡拉雲漾(Ljavuras Kadrangian)。其父蔣忠信(具貴族頭目身份)生前吹奏的鼻笛之雕刻皆出於他之手, 根據製作者描述,這支雙管鼻笛正面呈現的雕刻百步蛇人頭文曾出現於平和Mavaliv頭目家屋的橫樑和直柱上,而該百步蛇祖先是平和村人生命的守護者。雙管鼻笛背面刻有兩隻百步蛇,一隻在歌唱,另一隻在聆聽,造型優美,極有創意。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排灣族雙管鼻笛
其他名稱
族語名稱: 

raringdan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內容描述

排灣族雙管鼻笛已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排灣族平和村有百步蛇紋雕刻的雙管鼻笛又最具代表性。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raringdan)以北排灣Vutsul系統的平和村會吹奏的人數最多、鼻笛的形制最具代表性,且有關於鼻笛聲模仿頭目家祖先百步蛇以翹起的吻端發聲的傳說。平和村人指出雙管鼻笛是很高貴的樂器,以往只有頭目家男子可以使用鼻笛並在笛身雕刻百步蛇紋,主要於追求女友和頭目去世時吹奏。鼻笛雙管中的一管有指孔(三孔),吹出主旋律,如同在「說話」;另一管無孔,吹出單一的配音。雙管鼻笛的頂端吹口是在竹結上穿圓洞。鼻笛的曲調基本上只有一個,可用高、中、低音吹奏。在雙管鼻笛的系統中也有單管口笛,但一般人會給予鼻笛吹奏最高的評價,也最喜歡聽雙管鼻笛如泣如訴的聲音,沈醉於排灣族人高度認知的哀思情感與美感中。 此件鼻笛的製作者為排灣族鼻笛大師蔣忠信Remaljiz Tjuveljelem(1931生)之子拉夫琅斯‧卡拉雲漾(Ljavuras Kadrangian)。其父蔣忠信(具貴族頭目身份)生前吹奏的鼻笛之雕刻皆出於他之手, 根據製作者描述,這支雙管鼻笛正面呈現的雕刻百步蛇人頭文曾出現於平和Mavaliv頭目家屋的橫樑和直柱上,而該百步蛇祖先是平和村人生命的守護者。雙管鼻笛背面刻有兩隻百步蛇,一隻在歌唱,另一隻在聆聽,造型優美,極有創意。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族群: 

排灣族

尺寸: 

鼻笛:53.5cm*6.0cm*4.0cm
棉質套:55.5cm*11.5cm

主題: 

樂器

數量: 

1 (附棉質繡花套)

作者
作者: 
拉夫琅斯‧卡拉雲漾(Ljavuras Kadrangian)
創建時間
入藏時間: 
2018/03/08
蒐藏時間: 
2018/02/20
創建地點
來源地點: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村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校正
貢獻者
蒐藏者: 
胡台麗
出售者: 
拉夫琅斯‧卡拉雲漾(Ljavuras Kadrangian)
識別碼
10065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