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飲食
泰雅族的部落,大半是依靠山的斜坡而建築的,部落建在山腰,山上是森林,河流在山腳下。在沒有和外來文化接觸以前,所用的飲水,均取之於山間小溪,運水用的工具是竹桶或者葫蘆,均取自於自然界,稍微加工而成。運水是女子的工作,在平時男人是很少擔任這種工作的。他們沒有全部落共用一水源的習慣,以金洋為例,在以前的時代裡,共有五個水源,分佈在部落的附近,它們是:iahaŋasal, kavtsi, tavlam, vuajan, silak。至於那幾家用那一個水源,則沒有硬性的規定,以取水人的方便而定。在泰雅族的社會中並沒有水源的保護問題,因為沒有人破壞水源,所以他們也無需加以保護了。
日治時代的末期,他們從日本的治安人員那裡學會了以竹竿為水管從山上導水至村中。到目前為止,仍採用這種導水方法的有:金洋、碧候、東澳、金岳、澳花等村。由山上導至村中的水,並不分別的送到各家,而在村中的適當的地方,置一鐵桶或缸,將水引進,需水的人家可從缸內取水。運水的工具不再是葫蘆或竹桶,而採用鐵桶或瓷罈了。導水用的竹管有一家按裝的,也有數家合力按裝的。即使一家按裝的竹管,別家需水時只要徵求主人的同意,並不需要送致報酬。金洋現有三個水源,均在山上,由於水量不多,在做飯的時候常有因為爭取拿水的時間而發生爭吵,筆者在金洋調查時就遇到了一次因取水而引起的爭吵。由於水量少,或運水較為麻煩的關係,他們用水非常節省。由於過於節省的緣故,炊食用具常常不清潔。當然了,以此法得來的飲水是沒有經過消毒的手續。
武塔村是最近從山上搬下來的,得到政府的補助,不再從山上引水,他們採用水井,每口井上都裝有抽水機。井不是每家都有的,而是數家共用一口。南澳村最為幸運,因為村西的山邊有一瀑布的關係,則以此瀑布為水源而有了現代化的自來水設備。除了公路傍的幾家外,大多數的人家並沒有裝置水龍頭,水龍頭很均勻地分佈在村中道路的傍邊,需水的時候可至裝有水龍頭的地方取水。
以前,他們沒有喝開水的習慣,更不知道應用茶葉。現在,雖然他們也知道用茶或開水待客,但大多數的人仍然習慣於飲用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