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紡織

 

  如果左支柱為單柱的話,複線理經的程序如下所述:

  1. 先從中央支柱的右枝開始,將經線套在該枝上,將奇偶線合攏,引線向右,經右支柱外側,繞右支柱,使線轉向內側。再引線向左,直至左支柱外側,繞左支柱,使線轉向內側。(插圖十五:A)
 
 
  1. 引線向右,線經中央支柱左枝時,使奇線由其外側、偶線由其內側經過,至右枝時二線又自然合攏。並將綜線繞過右枝而置於奇線上。再使線直至左支柱外側,繞左支柱,使線轉向內側。(插圖十五:B)
 
 
  1. 重覆A項所述動作。
  2. 前部與B項所述相同,唯經線經過中央支柱右枝時繞綜線的方向恰與前述者相反。(插圖十五:C)
 
 

  2. 人字紋理經法:這種理經法是從1項所述的方法延申出來,線路完全相同;唯綜絖的纏繞法稍異。即每隔一次,除把奇線纏於綜絖內外,並把偶線也置於綜絖內。

 

  單線理經法並不單獨存在,是附屬於複線理經法內,為達到布面顯出不同色彩的花紋而設。

 

  以上所述的理經步驟只是一個循環,若要達到所要求的布面寬度,必得週而復始的循環活動。結束理經時,必得將經線引到中央支柱的左枝,將經頭置於綜絖線上。

 

  valusbala、及taojak 三種布匹均有豎的線條花紋,這些花紋都需在理經時算好;寬的條紋需要該色經線往返的次數較多,窄的則少。在理經前需要經過精密的設計,理經時,又需牢記各種色線來往的次數。由於實際需要,數字概念及初步數學,泰雅族的婦女是應該具備的。

 

(四)織布:

  理完經後,就開始織布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有二:上架及纏梭。茲將準備工作及織布本身的技術,分述於下:

 

1. 上架(圖版31:1-4):

 

  將理好的經線,由理經架上移裝到織機上的過程,我們稱之謂上架。經線理完後,先把三根支柱搖活,然後把理經架放倒,依次的把三根支柱由底座上抽下,把經線平放在地面上。將左端支柱抽出,內外兩枝的空位由兩根竹竿代替。中央支柱抽出時,左枝以隔棒代替,右枝以綜絖棒代替。在隔棒的左側插一竹竿,以備以後的需要。隔棒及綜絖棒按置好後,將左端支柱的內外兩枝分開,綜絖面朝上,經線變成一長條,時右端的支柱即失去作用,兩人各持經線的一端,使其撐緊,以手刷線,使之平順。把位於隔棒傍邊的竹竿向原來左端支柱外枝的方向推動,直至另一竹竿傍,推動的結果使經線間的空隙變小,變成圈套,而固定在另一竹竿上,變成固定棒,剛由隔棒傍邊推來的竹竿則為撐棒。將此撐棒拿起,使上下兩層的經線分開,將經卷穿進經線內。隔綜絖棒及隔棒,對經卷將近身布夾夾起,並固定之。以近身布夾為中心,將經線的另一端折向經卷的方向,由經卷之下通過,固定在牆壁之上。織機多設在床鋪上面,這是因為便於織布的緣故。如果床鋪的面積不夠,在地面上鋪一草蓆亦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