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紡織
2. 纏梭:
把緯線纏到梭子上的程序我們稱之謂纏梭。緯線和經線沒有什麼分別,在處理的方法上完全一樣。纏梭的第一步工作,是把緯線架起,架的方法和理經前盤線的完全相同。右手持梭,以四指托住梭子,拇指則壓住梭子,與手掌接觸的梭面我們稱之謂外面;與人體相對的梭面我們稱之謂內面。左手持線,先在梭的上端右梭齒上繞幾圈,引線由內側向下,至下端時,線轉向外側,由下端左梭齒處繞過(由外向內),引線向上,線轉向外側,由上端右梭齒處繞過(由外向內)。 照這個程序纏下去,直至纏滿全梭為止。
3. 織布tumirun:
織布時,婦女對經卷而坐,兩腿平伸,兩腳踏住經卷,以布帶把近身布夾繫於腰間,經卷至近身布夾這段距離間的經線即呈緊張的狀態;若兩腿微曲,則經卷至近身布夾間的經線面即呈鬆弛的狀態。先使經線鬆弛,將綜絖棒提起,則偶線(或奇線)即隨著被提起而顯出梭路。把刀狀打棒穿進梭路後,使經線呈緊張狀態,先把緯線打緊,再以刀狀打棒將梭路支起以便穿梭,緯線穿進後,再打緊緯線,將刀狀打棒抽出,使經線仍呈緊張狀態,兩手推送綜絖棒及隔棒,使其向經卷的方向移動,然後再拉回原處,右手指在經線面上一撥,即顯出另一梭路,左手持刀狀打棒,兩腳緊踏經卷,使梭路張開,將打棒穿進梭路,打緊緯線,支起打棒,穿梭引緯。如此週而復始的織,直到布匹織完為止。
挑花是織布的另一種技術,需要以挑花的工具輔助進行,原理與織布相同。先用竹片將上層的經線(即穿有綜絖的經線)分上下兩層,並將竹片穿進經線中。再穿一竹片,經線上下的位置恰與前一竹片相反,由於兩竹片的穿入而有梭路出現,在經線上層織布即為挑花,挑過後,再合併織布,使上層經線與下層經線併在一起。因此,挑花只可以在兩傍或中央進行,而沒有全面挑花的。
挑花與織布是同時進行的,挑花是把緯線暴露在經線之外,所需的緯線,在色彩上應別於普通的緯線。因此,在挑花時,至少得預備兩個梭子。普通,是先挑花而後織布。挑花與織布交互進行。
人字紋布匹的織法與普通平布不同。因為在理經時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把偶線也置於綜絖內,所以在綜絖中間很自然地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開口,織布時將一細棒或竹竿穿進開口內,前兩梭的織法與平布同,兩梭後,將穿在綜絖內的細棒抽出,時布面上即現出另一梭路,再織第三梭。簡單地說平布織法拉綜絖一次可織兩梭,斜紋布則可織三梭。
織布是一種需要體力及技術的工作,老人和小孩都不能勝任愉快。最理想的織布者是二十歲到四十歲的婦人,她們這時候,正是年富力強,技術純熟。四十歲以上的人容易花眼,挑花時就不方便,再老的體力不支,連普通的布匹也不能織了。十五歲到十九歲正是學習織布時候,在這段時間內,少女們跟著母親和嫂嫂學習,先從白布kəljats 學起,直到挑花。不但要學織布,理經、上架也在學習之列。等到各種技術都學好了,年紀也就到了二十左右。因為,這些課程是需要很久的時間。
織布沒有一定的時間,白天晚上不受限制。有空的時候即可織布。因此,一匹布上架後,並不一定需要在既定的時間內織完,三天五天不受限制。正織布時,臨時有别的事件要做,那也不要緊,把腰帶解下,梭子與近身布夾卷在經線內,把經卷外的經線或布面卷起置於經卷之上,等有工夫的時候再行織布。
織布的速度,因布匹的種類及個人的技術而異。筆者在調查時曾測驗過;一個二十九歲的少婦,她的織布技術非常熟練,在半個鐘頭內,不需挑花,可織16cm長的布匹(布面寬在50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