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飲食

一、食物的種類及其獲得的方法
 

  依照食物的來源,我們可以把泰雅族的食物歸納成下列諸類:

(一)採集品

  不經播種或畜養的手續,不用工具或用最簡單的工具,直接從自然界採取食物的方法叫做採集;以這種方法而得來的食物我們稱之謂採集品。這種方法最簡單,而且是人類最早採用的取食方法。香菇kihuŋ, 木耳babak, wasi, jahau, kauva, sina, tana 等植物性食物和田螺musi, 田鼠kauli, 松鼠vahautsi, 飛松鼠jabitsi, 蜂蜜等動物性食物均以此法獲得(參照第7-3節)。

(二)漁獵品

  凡經漁獵的手段而得來的食物都可以稱之謂漁獵品。雖然漁獵和採集都同樣直接地採自於自然界,但漁獵所需的工具較採集為多,採用的方法較採集的複雜;就獲得物而論,漁獵品採集品的體積為大。以漁撈的方法所得到的食物我們稱之謂漁獲品,由於泰雅族原是山居的民族,除去在山澗裡得到少許的魚蝦之類的食物外,也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得到更多的這種食物了,就整個食物的來源而論,它不是主要的食物,更沒有多大的影響力。

  由狩獵的方法而得到的食物我們統稱之為獵獲品。對泰雅族而言,這是一項很大的食物來源,食用的肉類大半是靠它來供給的;它的重要性可以與農耕相提並論。這一類的食物有:鹿kaun, 山豬vi-iak lahuei, 熊ŋalu, 山羊mitsi, 狐bala, 野雞lakny, 老鷹kuali 等。其中以鹿、山豬為常獵的動物,且鹿為最具有經濟價值者,皮、茸、鞭、脯均為對外輸出的貨物,也是社商#最感興趣的(參照第7-2節狩獵)。

 

(三)飼養物

  凡經由人工的飼養而得來的動物性的食物我們稱之為畜牧品。屬於這類食物的有豬和雞。飼豬的目的在供給肉類;但雞就不同了,除了公雞外,母雞和雞蛋是很少食用的。母雞留著生蛋,蛋則留著孵小雞,這或許是由於環境衛生太差,容易發生雞瘟或其他傳染病的關係。

(四)農產品

  凡經過播種,收穫等手續而得來的食物都可以稱之為農產品。由於他們是山居民族,且為「力耕火種」的農業,故其原有的農產品以旱田作物為限,計有:小米tarakis,蕃薯ŋahi, 芋頭tsehui, 旱稻bakaihekik, 綠豆、黃豆henoven, 玉米bakaŋai 等。其中以小米、芋頭、蕃薯、旱稻等為他們主要的食物,綠豆、玉米、黃豆等雖有出產,但產量不大,用以作點心,不是主要的食物。水稻是最近由漢人傳進來的作物,種植者也僅限於早先遷移下山的村落,以南澳、碧候兩村為主。就整個的人口而論,以稻米為主食的,到目前為止,仍為數不多。至於蔬菜類的食物,據筆者調查的結果,都是由外界傳進來的。他們現種的蔬菜計有:蘿蔔、小白菜vihe, 黃瓜kumi, 葫瓜kuluk, 南瓜kaban, 菜豆volu 等。但種的數量很少,每家種的種類也很簡單,目的在供給自己的消費。住在平地的村落,如南澳、碧候兩村的居民,有時候也會到菜販那裡購買他們自己所沒有的菜類。

(五)交易品

  凡以交易的手段而得來的食物我們稱之謂交易品。最普遍的交易品是食鹽,交易的對象是漢人或平埔族,媒介物是鹿皮、茸、鞭、脯等。近年來由於對外交通的改善,或搬的靠近平地,他們的交易品不僅限於食鹽了,酒和糖,甚至於食油都成了他們的交易品。交易的媒介物不再是物品,而是目前流通的貨幣。

(六)救濟品

  救濟品中有稻米、麵粉、麵條等,都是政府或教會贈給他們的。救濟的時期多在颱風過後,夏季是颱風季節,因之救濟品也多在夏季分發。在這些救濟品中,以麵粉對他們的影響最大;近幾年來,由於麵粉的輸入,使他們食物方面,有了一個不太大的變化。

  上述的六類食物中,就目前的情形而論,以農產品最為重要。由於環境的改變,甚至位於深山的金洋都很少有人從事漁獵採集的活動,交易與救濟品更是偶而得到的。目前,他們的主要食物是農產品

 
索引權威詞
平補族 南澳村 武塔村 金洋村 金岳村 碧候村 澳花村 東澳村 gaga文化叢 採集品 漁獵品 獵獲品 飼養物 農產品 交易品 救濟品 食物加工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