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裝飾

三、毀飾
 

  毁飾的定義是破壞人身的一部份以增加美觀。由此定義觀察,泰雅族的毀飾除了紋身外尚有拔齒、穿耳與拔鬚。紋身已另闢一節敘述,這裡不再重覆;現在專敘述後面三種。

 

(一)拔齒makan kənoh

  拔牙的目的在增加美觀,拔的牙齒是上面靠近犬齒的兩個門牙。接受拔牙雖然不受性別的限制;但痛苦太大,不像紋身那樣具有強制性,受不了痛苦的人,不論男女,都可以不施行這個手術。拔牙的時期較紋身為後,就是說拔牙時的年齡較大。

  拔牙的施術者都是由男子擔任的。因為不接受報酬,雖然需受專門訓練,任何人都可以學習,主要的要傳給有興趣學習的人,並不一定是自己的兒子。

  需要接受施術的人,早上不吃早飯即到施術者的家裡去請求施術。施術用的工具很簡單,只有鐵釘與鐵錘很顯然的,這是後期的工具,鐵器沒有使入以前他們採用何種工具,則不得而知。,這些工具都是施術者自己準備的。

  施術時,受術者坐在助手的腿上,助手將他抱住,並用布蒙住受術者的眼睛。施術者以鐵釘抵住受術者的牙齒上,以鐵錘敲之,直到把牙齒敲掉為止。

  拔掉的牙,由受術者自己處理。把它埋在房屋的滴水涯下。先把牙齒放在坑裡,然後混同流的血、水、以土填埋。也有人置之不理的,拔掉的牙齒已經沒有用處,對任何人都不起作用。

  拔牙後牙床受到打擊,會因此而腫的;但不要緊,過幾天自然會好,不必醫治,也無法醫治。

  拔牙後,受術者不必休息。血止後可任意吃食物。沒有任何宗教儀式需要舉行,也沒有禁忌需要遵守。

  由上述事實看來,拔牙不像紋身那樣地受社會所重視。

 

(二)穿耳vəliŋ

  穿耳的本身雖然不能增加美觀,但耳孔是佩戴耳飾的工具。可以說間接的增加美觀。耳孔男女都有,不過女的較小男的較大而已。因此無論男女都得經過穿耳的手續。

  穿耳的施術者是受過專門訓練的人這種情形是武塔村的。南澳村則不同,據報導人稱以受術者父兄擔任這項工作,不是專人已非常明顯,施術者是否為專人可能因地而異。,男女均可以擔任這項工作。據報導人稱先穿耳而後紋身,就是說穿耳時的年齡較紋身時的為小。

  施術時應用的工具很簡單,一根針、一條繩就可以了。在沒有金屬的針以前用的是竹刺。施術時以針刺透耳垂的中央部份,為了防止刺的傷口再行長好而失掉了耳孔,先在刺穿的部份穿以細線,漸漸的插以細竹使耳孔擴大,直到合適時為止。

 

(三)拔鬚:

  泰雅人沒有留鬚的習慣,男子開始長鬍鬚時,就自己以手拔掉。若生的太多而不易拔時,則需以手沾柴灰以增加手的磨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