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人口與家族構成
3. 年齡分組
南澳村泰雅人口的年齡分組與其各組所佔百分比如表13。如果將表中年齡不詳的十二人加入50歲以上的一組,按照Sündbarg氏Stündbarg 1907, pp. 4~8。的年齡構成分組可整理如表14。
從上表可知南澳村泰雅人口是屬於增進型的,0~14歲人口百分比超出15~49歲的人口所佔的百分比,顯示著人口自然增加的趨勢。表15是年齡分組百分比的圖解。
從表15可看出15~19歲人口的顯著地减少。15~19歲人口的出生年為1942到1946年,正值太平洋戰爭期間和光復後第一年,因此這一年齡組的人口之突然減少,可能是由於戰爭期間糧食的缺乏,壯丁的抽調參軍以及光復前後流行一時的惡性瘧疾。也就是說,南澳村的泰雅人口在戰前是年年增加的,自1942到1946年間突然地減少,然後又恢復其年年增加的趨勢。與15~19歲年齡組的低百分比相對應的是45~49歲與40~44歲男性人口的減少。這兩組年齡的男性人口正是上述15~19歲年齡組的父輩,1942~1946年間正是他們青年時代,因此戰爭期中被日軍徵調赴南太平洋區作戰的為數不少。其中大部分在戰爭終了後並沒回到他們的家。
4. 教育程度
民國50年調查時所得的有關教育的資料,只有南澳本村的。所得資料整理如表16。
表16的資料來自鄉公所的戶口名冊,所以這是民國50年8月當時的情況。表中的高中和初中包括職業學校。受過教育或正在求學的人口男性佔多數,尤其是中等以上的教育,女性沒有上過高中的。小學肄業人數卻是女比男多,這是由於5~9歲年齡組的性比例(茄苳部落除外)女比男多的緣故。受過教育的人口佔全人口的62.11%。
5. 宗教
現今南澳村內有四所基督教會;即長老教會,安息日會,真耶穌教會萬國聖經會和天主教堂一所。泰雅人現在極大部分已捨棄他們傳統的宗教信仰,而分屬於這些教會。表表17就是各教會所屬的泰雅戶口數。表中其他項下的十一戶是家族成員分屬於兩所以上教會的。無所屬的五戶可以說就是仍然信奉其傳統信仰者。茄苳部落的十一戶全部屬於真耶穌教會。
(二)金洋村的人口
現在的金洋村實際上並不僅是尚未遷離原居地的金洋社,而是以金洋社為主,加上kəvevu 及xaga-paris 等其他社未遷離的散落的戶口,合成的行政區。全村戶數有七十七戶,但是本節的資料只有金洋本村及其附近的五十八戶,其他分散於山中的戶口未包括在內。
1. 戶數與人口
總人口是五十八戶,三百五十八人;男一百八十五人,女一百七十三人。金洋村是南澳群泰雅族中唯一未遷離原居地的村落,但是由於其他村落的數度遷移,金洋村也難免受到影響,而發生人口上的變動。
表18是從《蕃社戶口》摘錄的金洋村1920~1936年間的歷年戶數與男女人口。從表中可看出金洋的人口以1926~1927年為一界線,人口突減,由八十四戶,三百六十人減為五十三戶,二百二十六人。這樣的戶口數與人口同時急驟的減少,絕非由於自然的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