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財產制度

三、財產觀念
 

  在上兩節中,我們已將南澳泰雅人的財產種類和財產所屬單位加以敘述,本節擬就他們對於此等財產所抱的所有和取得的態度與觀念再加以說明。

 

I. 在部落範圍內,無人耕作荒地上所出產的樹木、石板、動物、水源以及可耕土地等,認是部落中自然的財產,凡部落中人皆有權取用享有,對土地可開墾。

 

II. 先占權θətəlinaŋ

 

  對於部落內或部落外,無主之可用物質及土地,首先發見者,有權占用之,占用之後,即視為自己財產之一部,他人無權侵占,其方式有數種:

 

A.對土地之占用:當發現無主之可耕地時,如欲占用,則以刀將土地周圍之草砍去一圈,或在周圍加以竹籬木欄,稱之為θətəlinaŋ(或təmuliŋ),土地即成為私有財產。

B.發現蜂蜜、菓物、鳥卵等在樹上時,如不能立時取下,可先以刀在發現樹幹上砍缺口兩道,則樹上之物,即表示已有人占有,稱之為θətəlinaŋ

C.在水池或小河中發現魚類,即以竹圈圍之,稱之為θətəlinaŋ,他人即不可取用。

D.發現可用之建築木料,在樹上砍兩道缺口,樹即歸為私有,亦稱之為θətəlinaŋ

E.在河流中發現木材,由河中撈起,置於岸上,再在木幹上重疊堆置石塊,即表木材已為私有物,稱之為θetəlinaŋ

 

III. 拒占權θetuliŋ

 

  與先占權θətəlinaŋ 相反者為拒占權θətuliŋ。凡私有之物,為避免他人之占用,可作記號,申明為有主之物,他人即不會來占用,稱之為拒占權θətuliŋ。例如:

  1. 如入山中狩獵,將所携物品(如背網、食物、小工具等),暫放之於一處地上以方便行動,為拒他人取用,則可在物上插一木枝,或取一茅草在尖端打一結,插在物品上,即表示此物是人留置之物,他人見後不可占用,稱之為θətuliŋ
  2. 在裝置狩獵陷機、陷阱阱地區附近,取一新砍下的樹枝,把枝葉去光,只留樹枝尖端的枝葉,而將尖端折彎下垂,插樹枝於地下,即表示此地域中已有人裝置陷機、陷阱之類,他人不可再來裝置,同時亦警告路人切莫走進機關區域,以免發生危險或擾亂機關佈置。此標識亦稱之為θətuliŋ
  3. 在耕作小屋中留儲的木柴,為拒他人取用,可在木柴上綁一打結之茅草,他人即不會取用了。稱為θətuliŋ
  4. 離家出外之時,在家門上,以茅草或籐皮打一結,繫之,以表示主人出外,他人不得進入侵占財物,亦稱之為θətuliŋ
 
 

IV. 勞動收益權bugabu

  南澳的泰雅人認為勞力即為財產的一部,故有「交換時間的互助制度」θbayox,以勞力互相交換,以完成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作。以勞力的加諸工作,認為有絕對的權力換回相等時間的勞力,或享受工作所得的成果及報酬。因之他們對於自己所飼養之家畜、所收穫之作物、所採集之可用物及食物、所獵得之野獸、以及所捕得的魚、蝦、蟹類,均有其絕對的支配使用權。窮苦之人,到有田地之人家去工作,諸如開墾、除草、收割之類,工作之後,即應得報酬,可取用主人田地中生長之食物回去食用。由勞動而賺得之財產收益或報酬,稱之為bugabutseʔole 人稱之為baʔabu

 

V. 戰爭虜獲權ŋatan gagaja

  戰爭之勝利者,有權砍取敵人之頭顱為其「保護靈力kəlokab’ rutux kənijadan;搶奪敵人之武器、衣服及價值物為戰利品,稱之為ŋatan gagaja,或niŋats jiaja

 

VI. 讓與權

  凡陷機、陷阱已捕得野獸,見之者走告陷機、陷阱之主人,則可與主人平分捕獲之野獸。在守望月以外之月,在獵區見人獵得野獸,則可參加分肉,如見之者為在此參加分肉者中之最老者,更可分得野獸之頭部。犯罪事件的發生,被害者或其家族,可由罪犯處取得相當數量的財物賠償。gaga、家族、以及個人之財產,可在雙方之同意下,有權實行交換、贈與以及買賣之行為。

 

VII. 承繼權

  凡個人之衣服、器具、日常工具、武器、裝飾品等,個人有權指定其承繼人或財物的接受人。而家族之財產,除由後輩承繼外,且需由「保護家族者」mulaxεn ŋasan 保護監督其財產之使用。gaga 以及部落之公有財產,應由gaga 及部落集體承傳下去,永為本gaga 及本部落之份子繼續使用。而凡脫離本gaga 及本部落之份子,則喪失其繼續使用權。

 
索引權威詞
聖粟 靈力 財產承繼 先占權 勞動收益權 一般祖靈觀念 招贅婚 嫁娶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