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紋身

 

(三)施術: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活動,前述的許多活動都是因它而起的。施術者在自己的家裡吃過早飯後,就出發到受術者的家裡。到達時,如果tata 已經搭好,就可以直接到tata 裡去,開始紋身的工作;如果tata 尚未完成,她可以在受術者的家屋裡休息,等待搭棚的工作完成。

 

1. 劃輪廓:

  這是施術的第一步工作,有了輪廓,才可以開始紋身。左右兩耳的下根與面部接觸的點是輪廓的下起點,左右耳尖上下兩耳根與面部接觸處,中間有一突出的尖,我們暫稱為耳尖。為輪廓的上起點。左右兩鼻翼與面部接觸的點為上終點,下頦上邊緣的中央點為下終點。將各點相連接。結果面部有四條線出現:①左耳尖與鼻翼左點;②左耳根下點與下頦中央點;③右耳尖與鼻翼右點;④右耳根下點與下頦中央點。這四條線除了②與④直接連接外,其餘均不接連。①與③兩線構成輪廓的上限,②與④兩線則構成輪廓的下限。①與③兩線間則另有線條連接,由鼻翼的左右兩點斜向上唇下緣的中央部分。各線的連接是以麻線黏黑煙末印到面部些。上述各點,均理想之點,在實行時也許會有稍微的差異。

 

  花紋的上下限以四條平行線構成,然後再把花紋的空間劈分為二,仍以四條平行線構成。中央的隔線與上下限的界線略呈平行。填空的花紋有兩種:都是在金洋村看到的。一種是 × 花紋,另一種是與上下限的界線及中央的隔線略呈垂直的直紋。不論是 × 形聯紋或直紋,均以中央隔線為中心,平均分佈在隔線的兩傍共兩行。填空的花紋僅出現在面頰部分,唇部及下頦則不出現。直紋在金洋村非常普遍,× 形花紋卻只有一人,而為外部落嫁到金洋的。花紋的差異或許是部落性的。

 

  上額的花紋是男女兩性所共有的,位於前額的中央部分,呈長方形,中間填以橫紋與花紋輪廓的左右限呈垂直、上下限平行。上額紋與兩眼所成的直線垂直。面積大約是1.5 cm × 4 cm。

 

  下頦紋為男性所獨有的花紋,位置在下唇與頦的上緣間,紋樣與額紋同,寬度亦同,但長度僅及額紋的二分之一,額紋與頦紋上下相對,呈一直線。

 

2. 刺打:

  輪廓劃好後,稍事休息,即進行刺打的工作。這種工作可分兩部:第一部是刺傷,按照打好的輪廓及花紋的痕跡將皮膚刺傷;第二部是抹藥,把預先製好的黑顏料(松煙)抹進傷口。這兩種工作是交互進行,原因是防止傷口被血凝固而不能擦藥。如果血液過多而妨礙工作時,則用刮血具把血液刮去,然後再進行施術的工作。

 

  刺打的順序不定,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均可。受術者為了便於施術,由側臥而仰臥再側臥。刺時,施術者左手拿刺刷;右手拿打棒,以食指與拇指挾住打棒,輕輕拍打;以中指與無名指挾住刮血具,必要時用於刮血。先刺輪廓,後刺內容。施術時,由於過於疼痛難受,受術者常大聲嚷叫,施術者並不理會,仍然繼續進行施術。雖喊叫掙扎,但施術者不能講停止施術的話。如果說了,施術者就會停止施術,所有的後果,由受術者及受術者的家族負擔。

 

  施術是從清早開始的。在通常的情形下,要日已偏西才能完成施術的工作。所需的時間大概在六個鐘頭以內。男性施術,或女性刺前額,由於手續簡單,在兩個鐘頭以內即可完成。

 

  完成施術後,施術者自己走向家去,母親以冷水替她洗去面部的血及殘餘的煤煙,然後躺在床上,靜靜地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