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種植
2. 工藝作物(industrial crops)
為產生各種工藝原料之作物。
- 纖維料類(fiber crops)為採取其纖維以供紡織物、繩索、漁網等原料之作物:
苧麻gəgi 學名:Boehmeria nivca Hookeret Aronott可分為三類:
- gəgi labai.
- gəgi giwa.
- gəgi kaʔat.
昔時女人織布非麻不可,每家都種,現在只有少數人家種麻,因平地購入的布比山地布美觀且方便。
- 油料類(oil crops)為採收種子中所含的油分,以供榨製食用油類的作物。
花生vono
昔時亦有,但不如今種得多,目前南澳人幾乎每家都種,而且有種數塊ato 墾地者,一年可種二期,不管山田或平地皆種,收穫後,他們將它賣給平地人,作為榨油材料,自己食用亦有,但為數不多。
他們以花生賣得的錢來添購傢俱,或作結婚費用,所以花生實可謂是南澳人最重要的經濟作物。
- 糖料類(sugar crops)為採取植物體所含之糖分,以供製糖之作物。
甘蔗lilis
- lilis-don 紅皮甘蔗。
- lilis-dayal 青皮甘蔗。
- lilis-ave 粉紅皮甘蔗。
以上三種往昔種,其中以lilis-dayal 多種,因它並不一定需要潮濕地方,而在山坡上,頂上皆可,但味不如紅皮的味美,南澳人在現居地南澳溪邊平地叫obizam 地方,曾大量種植甘蔗,品種由日人供給,據日居時代的南澳農事指導員林闊嘴先生說:「昭和一年在南澳設立了糖廠,屬南澳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由我指導南澳人種甘蔗,同時舉辦產量比賽,優勝者可得200日元的獎金。」他又說:「好的一分地當時可產1萬6千臺斤,普通的至少亦可收1萬臺斤。光復之後,由于颱風,造成水災,河邊土地流失很多,甘蔗產量大減,民國43年,糖廠就搬到花蓮去了。」
部落觀點:糖廠和種甘蔗
「日本人投降後,還有一段時間在製糖,在我國小六年級都還有,印象中以前種了很多甘蔗。」
2024.11.04訪問陳双成籐編工藝師於自宅。
部落觀點:糖廠位置
「南澳糖廠的位置在朝陽,南澳火車站的後方。」
2024.11.04 趙翊剴籐編工藝師訪談,於陳双成耆老家。
由此可知,南澳人曾為蔗農,且盛於一時,曾有二十三年(1932~1954)的種植史,但現在已為花生所代替了。所以甘蔗曾為南澳人重要的經濟作物,如今僅少量種植紅皮甘蔗,只給小孩作零食吧了。
- 嗜好料類(stimulant crops)
菸草təboko 有兩種:
- təbako-ləmaŋ
- təbako-lujil
菸草為南澳人日用不可少之物,不論男女皆吸,目前老年人仍吸自己種的菸,而年輕人都抽香煙了。四十歲以下的女人已不吸煙。
- 藥料類(medicial crops)為利用植物體內含特殊成分,以供製造殺蟲劑或麻醉劑之作物。
魚籐duba,學名Derris Chinensis Benth
魚籐多野生,但南澳人把野生的魚籐,用人工來培植,可用於團體捕漁時,以其汁來毒魚。日據時代曾以魚籐汁來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