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其他獲得食物的方法

1
 

南澳泰雅人的生產方法除了農業種植、狩獵野獸之外尚有採集、捕魚和飼養等等,他們由採集來獲取自然界野生的植物性的食物和其他小動物,由捕魚來獲取水中的動物,以飼養來增加他們狩獵之不足,藉以獲取肉類,已部份在廿三節飲食項下述及,下面我們逐項介紹南澳人的採集,捕魚和飼養的方法。

 
一、採集

採集的對象,我們分之為二大類:為食的方面與用的方面。在食的方面雖然種類繁多,但總不外如上文所述為野生植物與小的動物。在用的方面,本不直接屬於獲得食物的手段,但是它往往是採集後加以利用作為獲得食物,或者與食物相關,因此,我們就可以說在用的方面間接地與獲取食物相關。在這方面,他們能盡自然的供給,採集後,分別加以利用。下文採集生活也就分成了食物類的採集和用品類的採集兩大類敘述。

 

(一)食物類的採集
1. 礦物類
食鹽tɕimu古時在海邊,用鍋燒海水,十鍋海水才能得一斤餘鹽。

2. 動物類
 (1) 昆蟲類
  (a) 蜜蜂həin:蜂巢每在大樹之洞中,夏季七、八月之白日,泰雅人的男女,到林中大樹洞中尋找峰集,採取蜂蜜及蛹蟲βugax həin,蜜蜂性甚溫和,不致釘人,採時用手將蜂巢啓開,把蜂蜜盛入籐編之大碗或鹿之膀胱中,蜂蛹另放一盛器中帶回家,蜂蜜可生吃,也可以參在酒中喝,或參入年糕中食用,蜂蛹則生吃。

  (b) 胡蜂trijoun:體黑褐色,性甚兇,長約一吋,在林中之高樹枝尖端營巢,下垂約十餘層,最底層是大有直徑達一公尺者,在夏季的白日,男子們到林中尋找並熟記地點,及晚,男子們則手持長竹杆,杆之尖端拴以茅草或竹條,點燃之,持至距蜂巢下端一、二吋處,先以烟薰之,則胡蜂不耐烟薰皆爬出巢,即被火燒死,或飛離蜂巢,在此時,捕捉者一定要小心,不可使身體與胡蜂接近,否則會被狂怒的胡蜂螫斃,有時胡蜂順竹杆而下,亦能達到捕捉者的手臂上,所以必需十分謹慎才可,當胡蜂盡為燒死後,再將樹節以刀砍斷,把蜂巢拿下,破壞後將蛹盛入籐盒內帶回,以水煮食,胡蜂無蜜可食。

  (c) 土蜂vanŋa:土蜂色黑,有黃紅色斑紋,大有二吋餘,營巢於山上之砂土地中或朽木中,土中者深約二、三呎,比胡蜂還兇,人被螫則立斃,故去採集時,皆為在黑夜,由男子去,土蜂四季皆有。當發現了土蜂的巢穴時,至黑夜以茅草竹條扎成之火把,薰入士蜂營巢的洞穴中,將蜂薰死,再把巢取出,破開即得蛹,得之回家煮食,土蜂亦無蜜可食。

  (d) 螽斯kwabui:螽斯生於田中,當收割之時,婦女、孩童在田裏捕捉,用水煮食或放在火中燒焦後吃。
  (e) 蝗蟲kəlalɔ:自春天開始,一直到夏末,在水田中出現很多,捉法與食法如螽斯。
  (f) 螳螂gəbaxa:螳螂生於田中,捕食小蟲,為益蟲,故牠有綽號叫 “pita jubin pagai su” 意為 “你管幾包米”,捕得後用火烤食。
  (g) 綠蟬gəmulian:蛹生在甘蔗莖中,白色,捕得後烤食之,成蟲則停在甘蔗葉上,得後亦烤食,以夏季最多。
  (h) 天牛sasik:天牛多在野葉wasik的葉上,得後烤食。
  (i) kuigəlame:是一種寄生在枯樹中的一種蛀蟲,幼時白色約長一吋餘,得之烤食,成蟲黑色,能鳴、但不食。
  (j) boŋtok:形若螢火蟲、綠色、生於旱田中,用火烤食。
  (k) 芋頭蟲kueʃexwai:生於芋頭中,長約一吋,白色。在煮好之芋頭中如發現即食之。
  (l) təbitak:形似蝗蟲,長約吋餘,甚粗,夏季捉之於旱田中,用火烤食。
  (m) blimuk:身長吋餘,較細,翼及身皆綠色,在水田中,夏季捉之,用火烤食。
  (n) gəlixe:長約一吋,頭很尖,綠色,生長在水田中,夏季捕捉以火烤食。
  (o) miku:它寄生在如蒜頭大的茅草根中,蛹甚小,紅色,有時寄生於甘蔗葉上。南澳人將根或葉放在火上烤,約二、三分鐘,蛹熟即食之。

 (2) 卵類
南澳人叫蛋做βugəx所有的鳥蛋皆食,從前對蕃蓽鳥之蛋因它為占鳥而不食,餘皆食,如今亦吃。鳥類之卵或在樹上集中,或在地上草堆裏,春夏之間,鳥生蛋多,常在無意中遇到,則採食之,生吃或熟食皆可。

 (3) 小動物
  (a) 蛙baton muwaʃiak 吃蛙時去其內臟,用火烤食,四季皆有,能供食用者多為背部土色有白條者,而另一種背部褐色有圈點者不能食。牛蛙他們亦食,烤食。
  (b) 海貝turmie 生海岸岩石上,四季皆有,用水煮食。
  (c) 田螺turmie slaguan 田螺從水田中檢得,用水煮熟後食之。
  (d) 河貝turmie 捉活食法如田螺。
  (e) 河蟹gagon 在河邊石下最多,晚上持竹子的火把照之,用手捉入麻袋中,每年三、四月間最多。今有捉賣平地人,若二人去捉,一夜之間可提一麻袋,可賣百餘元。
  (f) 大山螺muʃe 山螺生於山中,大有兩掌,殼厚而堅,煮食之。其殼可用作吹奏之號角。
  (g) 蝸牛kadazumuli(日語) 南澳人亦稱muʃe,他們本採集食用,後因知在排卵中之蝸牛有毒,便少食了,今採集多作餵豬或飼鷄用。
  (h) 大海龜vinuk 夏季,大海龜來海岸沙地產卵,捉之。我們將在捕魚項內詳述。
  (i) 烏龜lakuʃ 生長在山中低濕處,捉得後煮食之。

 

3. 植物類
 (1) 野鵝菜waʃik:取其葉花及嫩莖,以水煮之成湯菜,四季皆有。

 (2) 山瓜菜jaxow(學名Crepic japonion Benth Compositae):多生長於山溪兩側,取其葉、煮食、四季皆有。

 (3) goba(學名 Ebermaiera consinnula Hance Acanthaceae):雜生於溪旁之叢草中,取其葉煮食。

 (4) 黃炳蕨mala(學名 Bolbitis contamians(wall.)Ching Aspidiaceae):煮食其葉。

 (5) 洛神葵klui(學名Hibisaus sabdariffa L. Malvaceae.):食其葉及果實。

 (6) 紅梅消baki(學名Rubus parvifolius L. Rosaceae):生食其果實。

 (7) 酸藤gimigaikon(學名Ecdysan thera rosea H.K. et Arm. Apocynaceae):取其葉嚼之,味酸美。

 (8) 薄葉金星蕨siliuxien(學名 Microsorium Membranaceum ching. Polypodiaceae):其新生之嫩葉,生食或煮食皆可。

 (9) sudaer:野菜、多葉、煮食其葉。

 (10) lumur:先剪莖不食,而煮食其再生之新葉。

 (11) 木耳badak:生於旱田或山之枯木上,採後晒乾或烘乾皆可,今昔皆有出賣,為山地特產之一。

 (12) 香菇rakaiinu:冬季高山下雪之地,櫧屬樹木如xamnuk, diei, klixu等枯樹身上者可採,但生於楓樹、teruhon樹和poinsi樹者,則不能食用,吃則中毒。採集的香菇大多高價出售,故在深山中,他們常有以人工培植者,其法即於冬季至山中,將上述之能生可食香菇之三種樹砍倒令枯腐,然後以刀背或他物遍擊被砍倒之樹幹,凡被擊處,不久即腐,於是香菇於六、七天中生出,再過四天光景即可採下,晒乾後或在火上烘乾後,即可出售。整個冬季,他們在山中常如法泡製,大量採集。據說天下雪時,香菇生長最速。

 (13) 其他可食之菌類:即生長在枯樹幹上,除生長在楓樹,teruhon與poinsi等樹者不能食用,其他差不多都可食用。可分如下數種:
  a. klulo:一種生在櫧屬的dieli樹之枯樹幹上的白色小菌類,夏季雨後最多,繁殖甚多。菌帽較硬。
  b. gawa:生在枯了的gnaxouk樹上之背陽面,是一種大型的黑色菌類,菌幅不規則,成片狀,大的長約一呎。多由婦女採集,煮食。
  c. pəsigəlul:狀似木耳,大約有半個掌面,生於枯樹之陽面,菌帽黃、下白、菌肉越厚,但不能晒乾保存,雨後生長最多而快。
  d. kjutɕi:狀似木耳,為一種白色厚肉之菌類,根較長,但不能保存,生於枯樹。
  e. gaixoun:生於枯樹,多產在夏季雨後,菌帽長約一呎,莖徑約一吋,帽皮白色,上有黑褐色之點:山田枯樹上常可見,採得後不能久留,煮食。
  f. maligachen:雨後生於枯木之陰面,大約二手掌,肉厚達一吋餘。
  g. sipiatam:雨後生於枯木之陰面,一大約二手掌,色紅,煮食。
  h. kbubur:為黑褐色之圓形菌類,生於枯木之上,以火烤食之。
  i. damul:是生長在潮濕之土地上的菌類。黑色,一拳大,四季皆有,不能保存,用火烤食。
  j. kjuchil:與d同名,為一種土生的菌類,其大如拳,生於潮濕之地。

 (14) tana:tana新生之葉,甚香、吃時與螺及綠豆同煮,其味甚美。

 (15) magats:magats為一種樹,甚高大,樹之內皮非常好吃,味甜而香,採後生嚼之。

 (16) spigi:spigi亦為樹,甚高大,圓形葉,大如湯匙,樹皮約一吋餘厚,內皮味酸,南澳人在打獵時,遇肚饑口渴時,則剝下嚼一點,可解饑渴並提神,但不會使人上癮。

 (17) 山胡椒magoul:山胡椒葉大小如相思樹,樹徑約六七吋,生黑色大小如綠豆之果實,果皮軟、無核、味辣、可生吃,但多放入菜中調味。成熟期大約在旱稻收割時。

 (18) 籐心buli kwajuk:男子探籐及籐皮時順便將籐之嫩莖採回,去其皮即為籐心,煮吃放鹽。烤食亦可。四季山中皆有。

 (19) 野芭蕉樹puku yuŋe:野芭蕉不能吃,但樹心可吃,而未結果之樹心因澀,故煮熟吃,已結果的樹心可以生吃。

 (20) 香蕉樹puku:採食香蕉及其樹心。

 (21) 竹筍yali:可分三種:
  a. 普通竹筍yali lima。
  b. yali velok:為一種細竹之筍,筍細高,筍皮帶黑毛,多生吃。
  c. yali sinalik:為一種較velok竹子稍粗的細竹所生之筍,筍皮白,筍高約一公尺時採之,多生吃。

 (22) 野枇杷gido:九月時山中所產的野菓,味甜有核,果皮紅褐。

 (23) 野柿子gətuxum:味酸澀、核大、肉少、皮薄、果皮紅則成熟,見之則採,生食。

 (24) 胡桃sivouyu:硬殼的果實,用火燒之,殼自裂,食其內肉。

 (25) 野桃bukil:實小,味不佳,採而食之。

 (26) 其他種之樹果有:
  a. voe kloəgan:kloəgan樹所結的果,紅而圓,大如龍眼,皮薄有紅點,核小,六月間成熟。
  b. voe xonok:果之大小如龍眼、脫皮吃、無核、肉少,味甜而乾脆,夏季成熱,樹高大。

 

(二)用品類的採集
這類採集除石片外大都屬植物性,採集之目的在使用,而並不一定為食用或與食用相關,但無疑地與南澳人的生活卻是有密切的關係。
 (1) 無患子masa(學名Sapindus mukurossi Gaertn.):無患子果實用以洗衣。
 (2) tuixi:taixi樹的根,經採挖來後,打碎,參在衣服中洗之可淨衣。
 (3) 野橘樹tlaxai:野橘子酸澀不能食,將汁液擠出參於水中洗髮,可使頭髮光滑。
 (4) 艾buton:buton草晒乾後,可作火石發火之引料。
 (5) tgailum:此種草係生在河岸之高大形草,割回晒乾,燒之,其烟可驅蚊。夏天多採之。
 (6) 籐子kwajux:男人上山採之,可做衣箱,籐皮可做繩索或其他編器,今亦多採之賣給平地商人,此亦為山地特產之一。
 (7) 松油柴hajoŋ:松樹之有油脂者可作為松油柴,用作發火之引料。從前亦作商品,作部落間交易。
 (8) 茅草mikui:由刀割來,用作蓋房子或生火,近年來,因飼牛,而有割來餵牛。
 (9) 竹lima:其根做烟斗之斗,用細竹binuk採來作烟斗之幹及箭幹,simalik竹亦可作箭幹。
 (10) leuk:leuk樹之幹,採來可作槍幹。
 (11) deili:deili樹之木無味,可成木碗、鍋蓋、木匙、木杓以及織布機。
 (12) skalou:skalou樹之木,可作椿米之臼及杵。
 (13) duju和kiugon:此二樹皆可用作製造掘杖。
 (14) lapiŋ:樹之木可作蒸籠。
 (15) 其他雜木凡有一拳粗者,皆採之作柴用。
 (16) 魚籐duoa:男人挖之用來毒魚。
 (17) 金線蓮kinsjulian:採集後出售予漢人為藥,價甚貴。
以上所述為採集的對象,亦可說是採集品,大要地分為食物類和用品類兩類,前者又分為礦物類,動物類和植物類,後者為植物類。

再說南澳泰雅人採集的時機,地點、方法和人員。

1. 採集的時機
採集的時機一般說來可分兩種:一種是無意的,另一種是有意的。無意的採集採集者本意不在採集某種採集品,只是偶而遇見則採之,諸如上山打獵,遇見有野生的果實,則摘而生食之,或在山田工作捉得一蟲,火上烤食之。另一種為有意的探集,指採集者專為採集某種採集品而來,這種採集往往携帶採集的工具,例如採集胡蜂的蛹,採集者往往要作週密之計劃,否則有生命危險,因此携帶佩刀和火把等工具,又如採捕大海龜,要有很好的技術。其他採集木柴、野菜、籐、竹子和魚籐等等皆有可屬於有意採集一項內。

2. 採集的地點
採集的地點,這就很難劃出一個範圍,往昔除敵人的勢力範圍內不敢去採集外,其他只要有採集品存在的地方,或許就可說是採集的地點,不管是高山之上或是深谷之中,乃至大海邊緣,皆為他們採集場所,但現在卻有些限制,諸如在政府的山林中不能砍伐樹木,在他們說來,這是束縛,違反他們傳統式的自由採集

3. 採集的方法
採集對象的不同,而方法上有很大的差異,植物性的採集物可用手、刀或鉤來探採,而在白天採集,危險性少,故多半由女人擔任,只要空閒,她們就會成群結隊地背著背筐到山上去採集蝸牛或木柴野菜等等。男人們有時亦因需要而上山採籐砍竹伐木,用他們的佩刀來砍伐採集品。但對動物性的採集品,多半以男子為主,有的採集工作只限於夜間,如用火把照河蟹,夜裏捉在沙岸生卵的玳瑁,工作時往往需要二個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滿成功。所以,採集之方法可分為二種,一為徒手採集,另一為工具採集,前者較輕便,後者較繁重。

(4) 採集的人員
參加採集的人員;一般採集工作,男女老幼皆可擔任,但較繁重或具危險性的採集工作,都由年輕男子擔任,如採集蜂蛹、上樹採鳥卵,砍大樹。一般老弱婦女則拾薪柴、採野菜、割牛草等等工作。

 
索引權威詞
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