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其他獲得食物的方法
捕魚在南澳泰雅族並非主要生業,往昔和狩獵一樣屬於次要生業,但他們對捕魚的興趣卻遠不如狩獵來得濃厚,他們常去狩獵卻不常去捕魚,這當然受自然環境限制所致。山溪中的魚遠不如山中的野獸來得多,所以南澳人把捕魚只當作遊戲和消遣。捕魚的種類可分為團體和個人兩類,團體的捕魚是男女老幼皆可參加,如在魚籐毒魚時。個人的捕魚則隨由己的喜好,例如有時約三兩知己到河邊垂釣,以及近年來的放魚荃等等。
南澳人自離開了山區,來到平原,由于近海又近河的刺激,他們對捕魚的興趣加濃,其強烈的程度已不亞於狩獵了,這種現象,我們不妨可作下列解釋;第一;離山已遠,且獵物不多,距河海較近,捕魚便利。第二;接受漢人現代捕魚知識,夜間年輕人到海邊去釣魚,白天在大濁水電魚,一天一人捕魚的收穫量相當於一人到山上打兩三天獵的獵獲量。其他原因當然很多,但我們就以上所述,就不難知道他們為什麼對捕魚的興趣增加了,下面我們分項敘述南澳泰雅族人過去和現在的捕魚概況。
1. 漁界
往昔部落與部落之間,界線分明,甲部落範圍內的河溪不允許乙部落的人來捕魚,否則就引起爭殺。同樣地,有的一個部落內的幾個gaga 亦互有區域,互不侵犯,否則亦會引起糾紛,直到現在,這種無明文規定之法律仍然存在,我們現在分河流與海岸來敘說:
(1) 河流
金洋村有二條河可捕魚,一條是濁水溪,自太平山到土場之間,另一條為大濁水,自太平山到葛由蘭,其他如武塔、澳花、碧猴諸社皆以大濁水為主,分段為界,互不侵犯。
(2) 海岸
海岸是捕捉玳瑁和拾貝殼的地方,南澳泰雅族諸部社共用,自大濁水溪入海口與花蓮地區的太魯閣相鄰,向北一直到大南澳溪出口處,長約二十七公里。
2. 漁類
南澳人所捕捉的魚類,大別為三類:
(1) 淡水魚類
- 烏仔魚guli tayal: guli 是魚,tayal 是山地,烏仔魚在他們來說是固有的,所以稱山地魚,這種魚河裡最多,形細長約20cm,背色青黑,肚白。
- 石塔魚veŋus:形細長,長約15cm,共有三種。
- veŋus tapa:扁頭;veŋus avo:圓頭、鰓大、色黃;veŋus sŋaguak:口大。
- 鯽魚sevən:長約10—15cm。
- 砂鰍tumou-tayal。
- 鯰魚taba-tayal。
- 鰻魚təlage。
- 鱔魚swin。
- 蟹gagaŋ。
- 蝦kəvoluŋ。
(2) 河口魚:淡水與海水混合處之魚。
- guli pialin;長約40cm,其形若烏仔魚,骨頭少,由海裡來。
- guli levaŋ:比鯽魚身寬,背色暗綠,肚色黃,亦由海裡來。
(3) 海水魚類:夏季,南澳青年們每晚都到海岸去釣魚,釣得的種類繁多,如紅魚,飛刀魚等。很多不知其名稱,而僅以其形命名。另有玳瑁往昔南澳人捕捉,如今亦然。
3. 漁具
隨著時代和環境的改變,泰雅人所用的漁具也起了很大的變化,有些是往昔的工具,而今已不用了,而有些仍然在用,或者已經改進了。有些卻是新傳入的,分別述之於下:
(1) 釣竿voli 長約3—4m,用細直的vinuk竹做成,亦有用其他竹子,甚至於用棕梠之莖來製者,但以竹成者為多,而今多由商店裡購入。
(2) 釣線gasiŋ nek 由男子用麻搓成,與釣竿並長,有時比竿還長,普通釣線不固定在竿上,去釣魚時,一條釣竿攜帶數條釣線。今則購入尼龍釣線。
(3) 釣鉤nek 從前住在山區時,他們從三星一帶漢人處購入鐵絲或針,自己加工製成鉤,先將鐵絲頭磨尖,然後彎成鉤,若買針則買粗針,彎其頭而成釣鉤,初釣鉤無倒刺,後彷漢人作倒刺,今無自製,悉由外購入。
(4) 魚籠jawa kulix 光復前後才用,自己用竹子編製,用以裝魚,刺魚時繫在腰間,高約30—35cm,寬約20cm,厚15—10cm,入口處小,直徑約10cm。
(5) 魚釵veta kulix 魚釵有三釵、四釵、五釵不等,由鐵打成,釵長約9cm,上安一木柄或竹柄,約長60cm,用作刺鰻,刺蟹。日據時代才有。
(6) 魚荃kowu 學漢人用竹子削成細竹條,然後用麻縛成,用作誘捕蟹,或鰻魚用。
(7) 背筐gili 裝魚,用籐子製成。
(8) 籐盒təmuqun 用籐編成如圓形飯盒,釣魚時裝魚鉤或蚯蚓用,團體捕魚時作為分配的量器。
(9) papal gəŋu(鹿的膀胱) 得鹿後,把膀胱內的尿放光,男子將它吹大後用麻拴住,懸在火坑上一月後即乾,加大其口以便裝魚,或作盛器盛酒,粟、肉等等。
(10) 瓢器təpu 用葫蘆製成,用於裝魚,尤其是裝小魚。
(11) 手網tala 網用麻由男人打結,網口用籐圈,直徑約30cm,柄為木頭或竹子,網不染色亦不塗油,每家都有,昔日行團體捕魚時用之。當團體捕魚時,女人用其所佩之裝麻線袋,在袋口裝上一有叉之木為柄,亦可作為手網使用。
(12) 魚籐duba 和煙葉tapako 魚籐與煙葉為捕魚時所用的麻醉劑。
(13) 佩刀lalao 捉玳瑁時唯一的工具。
(14) 魚槍,水鏡、電魚器 此三者皆日據時代傳入,而電魚器盛行於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