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其他獲得食物的方法
2. 家禽
家禽包括了雞、鴨、鵝等。雞是他們住在山上的時候就飼養,但鴨和鵝則自搬來平地後才開始的。
(1) 雞
南澳泰雅人稱雞為ŋəta,同時公雞和母雞又有不同的稱呼,公雞叫vənæn mta,母雞叫yaya mta,他們飼養的雞是來自平地,由平埔族傳入,從前他們每普通養二、三十隻,最少也養十幾隻。如今已有好幾家不養雞了,這並不表示他們不願養,而是由于環境的變遷,搬到山腳下之後,瘟疫頻生,常有在一天之中死亡幾隻雞的。因此,他們已有將雞養在山田上的田舍裡,例如南澳村中正路四一號的彭永仙家hajoŋ biawei,他家在南澳村裡沒有養雞,但在山上畑舍裡卻養了六十多隻雞。
雞主要飼料以小米為主,早上放出來時飼一次,晚上要關進去前亦飼一次,同時點點數目。白天沒有定食,任由牠們到戶外覓食,白天有時由女人或男人撒一些小米給雞吃。有的報導人稱,在古時,他們是不餵雞的。雞除飼以小米外,有時還飼陸稻、甘藷、山芋和昆蟲等等。
雞有雞舍libu ŋəta 可住,雞舍往往與豬舍相連,但也有單獨的雞舍式樣不一,但多用竹子編圍而成,上覆以茅草,有的舍內分成二層,有的分為三層,有的只有一層。如果是二層,則上層是母雞生蛋的,下層是雞宿的,有時在屋簷下樹一隻籃子,裡頭放些草,以供雞生蛋。對于雞舍裡的糞便,昔日任其堆積而不加清理,現在加以清理作為肥料之用。
南澳的泰雅人不會閹雞,閹雞的人大多是漢人,來自平地,過去平埔族也會閹,也曾替他們閹雞,但早期大都是不閹的雞。
他們喜歡養母雞,因為母雞會生蛋,大人是不吃雞蛋的,小孩有時煮熟了吃,他們認為雞蛋可以出小雞,吃了可惜。因此普通蛋生下來之後是不能動的。若有人到雞舍去偷蛋,若一經發覺,偷一蛋賠二蛋,要是偷了五個就要賠一隻菜鍋。當雞生完了蛋,母雞孵蛋(自然孵化)數十天後可出小雞。若母雞是借來養的,所生的蛋或所出的雞,原主和養主各分一半,有時養主比原主多一個,與豬狗的「借養制」不同的地方,只是雞只分一次,第二次以後的蛋和小雞就不分了。而母雞要殺時,其肉亦不必平分,這一點亦與豬肉要平分不同。
南澳人養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喜慶宴會和節令祭祀時殺來食用,但另外還有三種用途:
- 巫術治病——南澳的泰雅人,每每生病就請巫婆念咒除病。巫婆治病時,用一公尺長的繩子,把病人的右手和雞的右腳連起來,本來男人用公雞,女人用母雞,但現在大多用公雞了。巫婆一面念咒,一面用巫竿擊雞頭,咒語念完了,就用力擊之,將雞擊斃,然後割下雞冠少許與雞心、小米用布包之,置於家屋附近,那隻雞就給巫婆作為酬勞,經過這番巫術驅鬼治療後,他們相信病就會好了。
- 公雞報時——泰雅人以公雞的啼叫作為他們的時間標準,雞一天啼七次如下:
- mləxæl mguas ŋəta 約夜裡三點。
- msaiin mguas ŋəta 約夜裡四點。
- mdugənl mguas ŋəta 約五點,東方發白。南澳人起床多在此時。
- mslgias waki mguas ŋəta 七點到九點間,太陽上了山坡。
- siga waki mguas ŋəta 十一點到十二點間,太陽在天空正中。南澳人開始吃中午飯。
- mdage waki mguas ŋəta 三點到四點時。
- miyuk waki mguas ŋəta 六點到七點,天黑了,太陽下山,此時他們已在家中用晚餐了。
- 雞的其他用途——雞除了以上能肉食、祭神、治病、報時外尚可作禮品送人,尤適用於親友結婚時,和可作貨物交換,從前可用雞到平埔族那裡去交換鐵鍋和其他日用品,現在亦常將雞賣給平地人,一個雞可賣四十多元,有時候也到市鎮上住宅區去交換衣服。
(2) 鴨和鵝
鴨和鵝是喜歡水的家禽,因此過去他們從未養過,來到南澳三角洲後才開始養,鴨子,是由平地人挑來賣的,小鴨子很便宜,所以有很多家飼養,但是鵝則只有一、二家人飼養,據說小鵝是從花蓮買來的,鴨和鵝都沒有土名。
3. 有益昆蟲的飼養和其他
有益昆蟲包括蠶和蜜蜂,其他為烏龜,鳥和魚的飼養。
(1) 蠶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BOJSDUVAL
日據時代,日本人鑒於山地富有野桑,氣候亦適於養蠶,而且所生產之繭,質輕易於搬運,並且養蠶能調和他們的性情,因此鼓勵他們養蠶。據老人報稱;那時候每家都養蠶,後來由于太平洋戰爭爆發,蠶業陷於不振。臺灣光復之後,又由于銷路不大,蠶業未能積極展開,最近臺灣蠶業已逐漸恢復,而南澳的泰雅人,也漸漸地開始養蠶了,在南澳村已有五家飼養。
他們每年分二期養蠶,頭一期在4月,第二期在8月,蠶子是從農會買來的,每張臺幣十元,一家可養二張半,一張蠶紙最好時可得繭三十公斤,普通在廿一到廿四公斤間,好的繭每公斤可買廿九元,如此,每一期每家可買得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元不等。由羅東、苗栗等地的繅絲廠來收買。
南澳人在蠶子買來之後,就把它在被內夾三天,幼蟲脫子而出之後,就用雞毛把它掃入另一紙上,用切碎的芽桑作為飼料。以後每隔三、四天即眠一次,過了三眠他們就給它吃「大葉」。經過「五眠」再過一星期就要搭「蠶山」,讓蠶作繭,一期養蠶,總共需時一個月,飼葉由女人負責,每隔二——四小時飼一回,晚上亦然。蠶要防老鼠、壁虎和螞蟻等之的侵害。
蠶吃的是桑葉,桑葉由男人們到荒廢的山田裡採來。在日據時代,他們也自己種過桑樹,他們在10月的下雨天裡,他們從山上找到桑樹根,種在旱田裡,從前一斤米可換十斤葉子。
南澳人養蠶的興趣,已由日本人建立起來,而且有天時地理的償越條件,如果將來臺灣絲業振興之後,則養蠶將成為泰雅人最富有經濟利益的副業了。
(2) 蜜蜂 Apisindica FABRICIUS
蜂的種類很多(上文採集內已述),南澳泰雅人所養的只是蜜蜂,他們叫它為hin。養蜂的目的是取食其蜜,同時又可利用其臘作為潤滑劑,由于山岳地帶,蜜源植物豐富,所以適於養蜂,當他們在野外的樹洞裡或石洞裡偶然發現蜜蜂後,到了9月時,把蜂收置於木箱內,懸掛於屋簷下。
從前南澳人住在山上時養蜂很盛,現在由于很少上山打獵,蜂巢亦很少發現,故南澳村無人養蜂。
(3) 其他飼養
烏龜;南澳人所養的烏龜並不是水裡的烏龜,而是山裡的燥地烏龜,有時因打獵或採集遇見烏龜,則捉回家,養起來給小孩玩。
鳥;從前是禁忌捉回家飼養,日據時代南澳人亦有從山上捉得養家,給孩子們玩耍。
綜合以上所述,南澳泰雅人的飼養,在家畜中牛和羊是新興的,其前途是非常樂觀,在家禽中鴨已普遍地飼養起來,在有益的昆蟲飼養中蠶算是復興起來了。同時我們也可發現,家畜中的狗已漸漸失去其重要的地位而衰落了,但家禽中的雞,為了保持其原有的地位,因而有回到山上田舍裡飼養的趨勢。南澳泰雅族人已知道環境對飼養的關係,若能充分利用,則其在經濟上的價值與地位或可與農業抗衡,而遠超於狩獵,捕魚之上。